|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席卷全球,从文本生成到自动驾驶,从Agent智能体到人形机器人,AI应用加速渗透千行万业。近日,在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数据中心碳索峰会期间,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拓展部部长石忆接受媒体采访,详细阐述了华为数字能源RAS理念——安全可靠(Reliable)、弹性敏捷(Agile)、绿色低碳(Sustainable),以及基于这一理念如何筑牢AI算力“黑土地”。 ![]() 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拓展部部长石忆 石忆指出,传统以通用计算为主的数据中心,其设计标准已难以适配AI时代对高功率、快交付、强安全的新需求,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从通用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的深刻转型。如何构建适合智算时代需求的基础设施架构,已成为摆在整个产业面前的核心课题。华为致力于打造智算时代的算力“黑土地”,正以其创新理念和全栈解决方案,为这场变革注入新动能。 智算中心建设的四大挑战 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AI的爆发式成长令人惊叹。相应地,作为AI应用最基本的底座——智算中心能耗规模、功率需求、建设规模、对故障的响应需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时代的智算中心建设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 “一个10MW的智算中心所承载的算力是通算数据中心100多倍,若发生故障,要求的故障响应时间将越来越短,从2分钟缩短到30秒甚至更短。”石忆首先着重提出的就是安全挑战。 智算中心越来越高密,承载的业务量级远超传统通算数据中心,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故障,其影响范围将呈指数级扩大。而且相比传统IT设备,智算服务器普遍元器件密度更大,价格更高,这种高密、高价值的特性,对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其次是快速交付挑战。AI应用争分夺秒抢占市场,谁能率先上线,谁就掌握先机。传统数据中心18-24个月甚至更长的建设周期,已远不能满足智算中心建设普遍要求6-12个月上线的极致敏捷需求,这就要求行业必须探索更快捷的建设模式。 “建成即落后”是当前智算中心建设面对的最大窘境之一。芯片迭代加速至一年一代。服务器和机柜功率更是持续攀升,从云数据中心时代的普遍8-10kW,跃升至当前的132kW,未来甚至将突破600kW+。基础设施如何匹配越来越快的IT演进速度,已经成为当前智算中心建设的核心挑战之一。 最后则是资源约束的挑战。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正加剧能源、水资源、土地及人力等资源的消耗。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将达4150亿度,到2030年更将快速上升至一万亿度。 石忆指出:“资源是有限的,未来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这将严重阻碍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智算中心的设计思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大系统”向“标准化+模块化分布式架构”演变,以更弹性地应对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 以RAS理念构建智算底座 面对如上挑战时,华为数字能源的选择:不以平衡或矛盾为理由顾此失彼,而是创新性的提出了RAS理念,致力于打造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的智算底座,让数字世界坚定运行。 1、安全可靠:打造全生命周期“免疫系统” “上医治未病。”石忆引用扁鹊长兄“扁雁”善于在疾病发生前即消除隐患的典故,阐述了华为的核心安全理念,即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构建产品可靠、架构可靠、智能化管理和专业化运维的安全体系,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华为新能源对产品可靠性的极致追求上,从设计、来料到生产、测试,系统性构建产品可靠性,使得华为UPS可靠性可达业界2倍,锂电可靠性更可达业界4倍,下一代锂电有望达到10倍。 在架构层面,华为倡导分布式架构以最小化故障域,并推动隔离式备电部署,将锂电拉远,在享受锂电优势的同时规避安全风险,有效防止次生灾害扩大。通过前瞻性设计,将风险遏制于萌芽阶段。 智能化管理则通过AI技术提升安全韧性。例如,锂电系统可通过“上电即上云”实现主动预防性监测,提前识别Pack级故障,将锂电热失控风险降至最低。 此外,在专业化运维方面,华为所有项目交付都引入AI核查机制,确保交付质量,守护数据中心安全可靠运行。 2、弹性敏捷:应对不确定性的制胜法宝 为应对IT演进速度快、上线需求急迫的挑战,华为数字能源致力于构建更加弹性敏捷的基础设施。这其中,解耦化、模块化、预制化、标准化等“四化”成为敏捷交付基础。 首先是子系统解耦化,将IT、供配电、制冷等子系统独立解耦,实现并行施工,将传统串行建设转化为并行,大幅提升建设速度。 其次是功能模块化,将供配电系统模块化为柴发、中压、低压模块,实现三箱一路电;制冷系统模块化为冷却塔、集成冷站和室内制冷模块。这种全模块化设计支持AIDC的灵活部署和弹性扩容。 再者是模块预制化,将大量的现场施工工作提前到工厂完成,实现工程产品化。通过工厂的高质量生产和测试,确保了高效率和高品质,将现场安装量最小化。 最后是高密融合化,华为通过整合供配电链路打造室外电力模块,实现一箱3.2MW,支持更多IT负载;并通过风液冷源融合,实现风液同源、风液比可调,灵活适配不同类型的IT设备散热需求。 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标准化。无论是子系统解耦,还是模块化、预制化都不是简单的物理区隔或流程区分,而是定义了包括供电接口、制冷接口、网络接口等清晰的标准化接口,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功率AI设备的即插即用。 通过“四化”策略,华为数字能源实现包括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数据中心和赛力斯超级工厂数据中心通过微模块实现7天快速部署的奇迹,此外如芜湖AIDC项目仅用3个月就实现了建设交付,充分体现了验证了弹性敏捷建设的巨大优势。 3、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效用电就是低能耗。”石忆如此阐述华为绿色低碳策略的核心。数据中心是高耗能产业,随着智算需求的增长,能耗的增加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高效用电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是供电高效。在智算中心液冷普及的趋势下,供电效率日益成为关键。华为UPS在S-ECO模式下效率高达99.1%,博大数据前海智算中心通过采用华为电力模块3.0,实现全链效率高达97.8%,节省占地40%,有力支持智算中心节能降碳。 其次是制冷高效。随着液冷的普及,制冷能耗已显著降低。华为通过风冷与液冷系统的融合,冷源统一化,并结合AI手段对制冷系统进行系统级能效调优,进一步降低能耗。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采用华为EHU间接蒸发冷却和iCoolingAI能效调优方案,将PUE降至1.15,制冷能耗降低10%,节省配电面积40%。 第三是系统高效。华为致力于打通L1能源基础设施与L2算力基础设施的信息流,实现L1与L2的协同,根据负载波动快速调节供配电和制冷系统,让每一瓦特承载更多算力,生产更多Token。 随后,石忆提到了“算电协同”这一产业层面的终极解决方案。通过选址、布局,实现绿电直供给数据中心,就近消纳新能源电力,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平衡负荷、削峰填谷,在电价波谷时段大量用电,达成更低的OPEX,同时还可以稳定电网运行,实现高速发展下的多方共赢。 全栈实力,构筑未来算力“黑土地” 华为在AIDC建设上的核心差异化优势在于其业界罕有的全栈能力,从底层硬件到上层云服务,从业务咨询到解决方案交付,形成端到端的协同与验证闭环。 在解决方案层面,华为拥有自有的计算产品线,使得基础设施团队从AI服务器规划初期便深度参与,确保基础设施与AI算力需求完美匹配,实现能效与性能的最优解。此外,每一代AIDC计算产品都会在华为云上进行大规模部署验证,将运维一线的前瞻性需求反向融入产品研发,确保推出的供电、制冷产品内置运维便利性与可靠性基因。 在能力层面,华为具备覆盖业务战略、规划设计、产品研发、生态合作与交付服务的全栈能力,能够深刻理解从业务需求到最终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华为拥有顶尖的专业咨询设计团队,融合数十年全球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经验和对AI芯片、服务器技术趋势的深入研究,已系统性输出AI数据中心21个标准参考设计,确保项目在可靠性、能效和TCO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华为智能微模块6.0、超融合电力模块FusionPower9000、高效率UPS5000-H、TMU热管理控制器,EHU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及iCoolingAI能效调优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关键产品和方案,已在政务、金融、制造、能源、通信等千行万业落地生根,助力客户应对智算挑战。国家气象局风云三号数据中心、上交所金桥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等都成功实践了华为的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8203;华为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的可靠性来自不断的创新,华为也为此投入数千万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目的就是通过“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的RAS理念,为千行万业构筑一个高效、安全、可进化的算力“黑土地”。 |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