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Ylo938
第一科技网 首页 科技 查看内容

青藏高原“幽灵祖先”的遗传血脉来自哪儿

时间:2025-09-12 18:30:23 来源:光明网 收藏 阅读量:7031   

现在,这些秘密终于被中国科学家揭开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科研人员,历经9年攻关,成功捕获并测序了来自云南17个遗址、7100年前以来的127例古代人类基因组。5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并被列为亮点推荐。

“我们首次从遗传学角度精准识别了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之一,并揭示了南亚语系人群的遗传起源,同时凸显了云南作为多元人群交流枢纽的关键作用。”论文通讯作者付巧妹说。

解码青藏同胞的“神秘基因”

那么,这20%的遗传血脉究竟来自哪里?答案藏在一名7100年前的云南兴义遗址个体之中。

研究人员将这名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祖先”命名为“亚洲基部兴义祖先”,并在其基因组中识别出一种此前未被发现、深度分化的亚洲遗传成分。这一发现填补了人类演化研究中的关键空白。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遗传成分不仅对古代青藏高原人群有显著贡献,也在现代藏族的基因组中得以保留。”付巧妹介绍,“这表明,以‘亚洲基部兴义祖先’为代表的古老人群,正是学界长期以来推测但未能精准定位的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之一。”

研究表明,这一“幽灵祖先”至少在4万年前就已从其他亚洲人群中分离出来,并在云南地区长期繁衍生息,直到7100年前,仍有携带该遗传成分的人群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洲基部兴义祖先”更早的1.1万年前的广西隆林个体,也含有这一成分。然而,到了8000年前至6000年前间,这种成分在广西人群中迅速减少,并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彻底消失。相比之下,青藏高原人群则将其保留下来,成为其遗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揭示南亚语系族群“迁徙之路”

中国的佤族、布朗族和远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的一些民族,都属于同一个语言大家庭——南亚语系族群。这个族群分布在从印度东北部到中国西南,再到东南亚的广阔土地上,像是一张横跨亚洲的大网。

这张“语言之网”是怎么织成的?他们到底从哪儿来,又是在什么时候、沿着哪些路线迁徙扩散到各地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

过去,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相似性推测出几个可能的“起源地”,比如印度东北部、中国云南三江地区和长江中游,甚至湄公河流域,但都缺乏直接的遗传学证据。

通过基因组数据分析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云南中部5500年前至1400年前的人群中,有着一种全新、独特、从未被发现过的“东亚血统”。这种血统既不属于中国北方人,也和南方主流人群不一样,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因此,他们被命名为“云南中部祖先人群”。

令人惊喜的是,从“云南中部祖先人群”身上,他们还发现这一祖源与如今的南亚语系人群密切相关,表明云南可能是南亚语系族群的早期核心区域之一。

结合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证据,一条南亚语系族群可能沿云南红河流域向东南亚扩张的“迁徙路线”开始逐渐变得清晰。

“我们在古代东南亚人群中发现了‘云南中部祖先人群’的基因痕迹,而后者在广西的一些历史时期人群中也有体现。”付巧妹解释说,这说明南亚语系人群很有可能从云南中部地区沿中国红河流域向东南亚扩张,而非之前认为的起源于印度或者东南亚。

云南——人群基因交流的“枢纽”

“早在青铜时代,云南就已成为不同族群交流与融合的中心,并展现出高度复杂的人群结构。”付巧妹告诉《中国科学报》。

更有趣的是,通过对约2000年前至1400年前的云南金莲山遗址和约2500年前至2100年前的高寨遗址的研究,科研人员还发现墓葬中的一些个体可能跨越了三到十代以上的家族谱系。这表明,史前云南人非常重视家族血缘关系,并且可能遵循稳定的宗族葬俗。

付巧妹表示,这些发现不仅为了解古代云南的社会组织、家庭结构和文化传统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学证据,也为探讨整个东亚地区早期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新视角。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Es916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