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敢于探索的精神,敢于面对问题, 敢于失败,敢于受到挫折。” “要有全局意识,下游一定要站在上游去看问题。” “这个社会在不断进步,你只能不断地学习。” “大胆地想,用心地干。” “以国为重,把它放在第一位。” ![]()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员 重型运载火箭工程总设计师 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 做客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 分享我国深空探测的进展, 以及他对“探月精神”的理解与体会。 “成功,是分层次的。 第一层是走在国际前列, 第二层是产品质量高,不出问题。” 对刘继忠而言, 中国航天的“成功” 从不是简单的发射升空, 更是对未知领域的持续突破。 尽管国际上深空探测任务已执行300 多次, 但是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还十分微渺。 探索之路布满荆棘, 许多技术难题以及风险摆在面前。 唯其艰险,方显勇毅。 刘继忠说:“要有敢于探索的精神, 敢于面对问题, 敢于失败,敢于受到挫折。” 只有不断突破, 才能让一个个“无人区”变成“有人区”。 从孩提时代仰望东方红卫星的那一刻起, 一颗“航天梦”的种子便深植于心。 刘继忠的职业生涯从火箭控制系统起步, 根据组织需要, 逐步走向型号研制, 再到承担深空探测工程任务, 是从一个个“局部”走向“全局”的过程。 他说:“每一步都要求你有更宽的知识面和专业面, 学习是第一位的。” 同时,他还强调, 要有全局意识: “如果分上下游的话, 下游一定要站在上游去看问题, 要跳一步, 你要是水平高的话 中国深空探测自2004 年起步, 在20 多年的探索历程中稳步前行。 经过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2020年,嫦娥五号圆满完成采样返回任务, 成功实现2004年定下的, 绕月飞行、落月探测、采样返回 ——“绕、落、回” 三步走目标。 2024年,探月工程迎来又一次突破,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 我国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2020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今年5月底, 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 据刘继忠介绍, 天问三号任务, 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实施。 这一系列任务, 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 逐渐从空白走向成熟。 刘继忠总结道: “通过这些工程,我们最终形成了探月精神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策划 张佳兴 王若昕 摄像 文畅 王旭 李鹏 剪辑 张宽 彭雯睿 出品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