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碗米饭背后藏着怎样的种源 “密码”?机械化如何解放农民的双手?在农学的课堂,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科普中国《大国粮策》推出系列策划,带你解锁农学专业的全新面貌。立体化呈现学科建设的硬核突破,展现农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也激励更多新生力量投身“农业强国”建设新征程。 聚焦眼下:什么是农学? 农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农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等多个领域。 农学专业人才要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简单说,农学专业的同学们既要懂植物“怎么长”,又要会让它们“长得好”。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农学专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在农学的专业课堂上,你可以解锁这些: ·核心课程接地气 《作物栽培学》教你种出高产作物,《作物育种学》带你挑出“优等”种子,《植物生理学》揭秘一片叶子怎么长出新根。 ![]() ·前沿技术不落后 《分子生物学》里,能够看到基因“开关”怎么控制植物生长;《农业信息技术》用电脑分析作物数据。植物再生过程中再生信号的精准传递,就是鲜活的研究案例。 ·实践课超有料 田间实践是将课本知识落地的关键,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以认知田、实训田、高产田及第二课堂为核心的“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校内实习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及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丰富了实践环节的层次,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深耕其中:能锻炼什么真本事? 农学专业,学的每一样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上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硬功夫,研究过程,就是最好的“练兵场”。 ·微观操作的调控力 在实验室里,你会操作组织培养、基因检测,亲手调控细胞的“生长指令”,这种对微观世界的精准把控,是现代育种的核心本领。 ·田间地头的洞察力 依托“三田”实践,你能练出读懂作物的“火眼金睛”。在实训田用扦插、嫁接等技术提高植物成活率,在高产田观察作物对光照、水肥的反应……不用等作物成熟,就能凭叶片颜色、茎秆粗细判断长势,甚至预测产量,这种“看苗知收成”的洞察力,比老农民多了科学依据。 ·现代技术的应用力 农学早已不是“靠天吃饭”。你会用科学的生物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如计算不同条件下植物再生的效率;通过农业信息技术记录作物生长曲线,用大数据预测产量;接触物联网设备,远程监测土壤湿度、调控灌溉。这种传统农艺与现代工具的组合,让你练就从问题分析到方案落地的全链条能力,成为懂原理、会实操、能创新的农业技术推动者。 面向未来:毕业出路怎么样? 农学专业,路子宽、接地气,还能赶上农业科技的风口。 ·科研深造有平台 完成农学专业的本科学习后,可以通过考研继续深造,依托专业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持续深耕前沿课题,继续走科研道路。 ·企业就业有底气 合作企业提供充足岗位,毕业生可从事技术研发、农业大数据分析、智慧农业管理等工作。 ·基层岗位有保障 山东部分高校的公费农科生项目实行学费减免与定向分配政策,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基层农技推广站,既能指导农户运用扦插、组织培养等再生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又能端稳“铁饭碗”,用专业技能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怎么样? ·专业实力强劲 山东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这些硬核资质,为深造、择业提供竞争力。 ·师资阵容强大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111 人,包括国家级人才十余人,泰山学者系列专家近30人。贴近“大咖”,不仅能学透课本知识,更能直接接轨科研一线。 ·实践资源丰富 依托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40 多处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体系,从认知田、实训田、高产田到科研基地、企业基地,再到第二课堂,能够让所学真正“落地”。 ·就业出路宽广 近三年,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去向平均落实率达88.55%,考研深造率达76.16%,超半数学生考入北大、浙大等顶尖院校;多名毕业生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国企、名企就业。不管是想搞科研、做技术,还是扎根乡村,都能找到稳稳的发展方向。 从细胞到植株,从实验室到农田,农学专业正在重新定义农业的可能性。加入农学,一起成为“种”在未来的新农人! 审核专家:郭慧慧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武玥彤 谢芸 文案:谢芸 李怡霏 |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